
看懂TDD+
近日,中国移动、软银、华为联合发布了TDD+,号称实现nGbps的速率,说的很玄乎,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名堂。
据说,TDD+解决方案有七大亮点,我来分别解读一下:
1.支持平滑演进、后向兼容。TDD+基于现有4T4R,8T8R等4G技术,通过软件升级和云基站技术,形成超大规模分布式多天线阵列,变干扰为信号,实现对所有用户体验的增益。获得技术增益的同时,对现网改造代价也最小。
【这个恐怕不是传统的BBU池组化形成的Cloud RAN技术,Cloud RAN技术由于需要消耗大量的前传资源,这些年一直没发展起来,该特性恐怕是通过密集基站部署,形成分布式多天线,并且基于X2接口(而非共用基带池)实现的ICIC/CoMP技术,由3GPP R12/R13进行标准化】
2.提供xGbps级别的网络体验。通过多载波聚合、4*4/8*8MIMO、上下行256QAM等技术,提升单用户速率至xGbps级别,大幅提升现有4G用户的速率体验。
【对于20MHz载波而言,4×4 MIMO、256QAM、1U3D配比的条件下,下行峰值速率只能达到300Mbps,实现2Gbps以上至少需要聚合8个20MHz的载波,需要Massive CA技术,3GPP R13标准化】
3.持续提升频谱效率。通过高性能大规模基站芯片的设计,将DMIMO、多载波聚合、更高阶调制和MIMO,多用户3D-BF等同时在基站中运用,实现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大幅提升,帮助运营商实现既有资产的增值。
【根据中兴的演示,64天线的3D-BF/3D-MIMO可以基于现有物理层协议(3GPP R9)实现最多4倍的小区容量提升】
4.激活sub-6GHz高频段频谱资源。通过协议优化充分发挥TDD多天线的优势,结合3D-BF和3D接收机大幅提升sub-6GHz高频段覆盖能力,激活sub-6GHz频谱金矿。
【所谓sub-6GHz,短期内可用的也就B42、B43频段了,不过这两个频段在国内能实际分配多少频率,能否用于室外,都是个问题】
5.实现全场景超高密度组网下的统一用户体验。将多维度协同调度通过云调度平台,扩展到全场景超高密度组网场景,保障超高密度组网场景下的干扰协同,保证统一的用户体验,让每个用户享受近乎峰值的体验。
【超高密度组网,必然要求高效的干扰协调/联合传输,基于X2接口的干扰协调/联合传输,对于运营商来说更加容易实现】
6.灵活子帧配比,轻松应对大事件等突发上行流量增加场景。自动灵活调整上下行子帧配比,最大化系统整体容量。
【所谓Dynamic TDD技术,可动态调整基站簇的时隙配比,LTE-Hi技术的组成部分,3GPP R12定义】
7.提供10ms低时延体验,使能更多的创新业务。通过提供xGbps高峰值和10ms级别低时延的网络能力,使得环境信息、指令在终端和云端之间的快速传递;
【所谓LIPA/SIPTO技术,选择部分IP流在基站侧直接卸载,而后接入服务器,不通过S-GW和P-GW中转,从而大幅降低端到端延迟到10ms以内,3GPP R12定义】
同时,通过eMTC技术,在不增加新频段、不增加新硬件的情况下,可实现海量无线设备接入,为大数据、物联网产业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持。
【所谓窄带LTE技术,通过180KHz(1个RB)的载波带宽,实现M2M组网,3GPP R13定义】
总体来看,大都是3GPP R12、R13标准化的一些新技术的组合应用,效果应该说还是相当明显的。(来源:中国无线电管理网)
上一页 :
实验见真知 这样使用手机辐射小下一页 :
4G与5G网络的区别和相似之处